现如今,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自身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开始寻找挽回的方法,去扭转曾经对动植物造成的伤害,城市地区尤甚。我们的生活、消费和建筑方式已经对自然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事实上,根据魏茨曼科学研究所(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一项研究,我们正处于一个拐点。目前,所有人造材料的质量与地球的生物量相当,而且该数据到 2040 年时可能会翻一番。但我们建造的所有东西并不全都只会带来消极影响。“潮汐凳” 项目是这方面的一个案例——它位于香港沙头角(Shau Tau Kok)九埔村(Kuk Po Village),是该村全面振兴项目的一部分,它将两种不同的生态,即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
几十年来,香港的海岸线不断被重新界定。许多大型的土地回收进程重新划定了城市的海岸状况,破坏了现有的动物栖息地。尽管如此,仍有许多海岸线保持完整。沙头角九埔村的海岸线就是剩余的栖息地之一,这里风景如画。项目描述中提到,“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海岸线有一种神奇的吸引力。它是一个间歇性空间,适于居住与沉思。它引领我们走向河岸与景观中的美景,使我们更亲近我们周围的自然力量。”
位于涨潮和落潮之间的地带叫潮间带。在香港,这个区域的波动幅度约为 900 毫米。生活在这里的动物和植物从早到晚都在应对不同的条件。它们在涨潮时被淹没,在退潮时暴露在空气中。每隔 12 小时,海岸线上的这种生态就会发生变化。
该项目的理念是将两种不同的生态系统——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而不是通过人工干预将它们分开。两者都会成为其功能设计方法的受益者。
凳子上有错综复杂的空间和裂缝,为生物提供了许多躲避捕食者的藏身之处,并优化了海岸线的生态环境。涨潮时,这些作品部分淹没在水中;退潮时,它吸引居民和游客休息,享受海滩。
凳子的设计有三个主要想法。一方面,它参考了古典陶瓷凳,一种在中国有丰富的历史的凳子。它们已经有至少 1000 年的历史,主要用于造园,由各种材料制成,如石头、木材、釉面陶器和瓷器。其次,凳子的灵感来自于红树林的根部,红树林是这个地方的典型植被,他们沿着海岸线生长,滋养可持续的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第三,凳子的深棕色土质颜色是对这个特定海岸线上的岩石的致敬,使其与周围的自然栖息地融为一体。
该项目由 Christian J. Lange 和 Weijen Wang 组织,团队成员包括 Chen Zhaowei,Yin Fangyi 和 Chan Ching Yin,由国家文物局资助,在香港大学机器人制造实验室打印制作。该团队总共生产了 30 个独特的凳子,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高度,并有不同程度的表面复杂性。设计这种多重解决方案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哪种几何形状在自然环境中具有最佳性能。所有的产品均由标准的工业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并使用独特的赤陶混合物制成,赤陶的 PH 值非常适合自然栖息地。因此,如果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质,它们会在环境友好的状态下回归自然。
译者:徐瑞彤